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5歲走上臺球之路,一年后奪得全國冠軍,職業(yè)生涯幾乎拿到了女子九球所有可以拿到的冠軍,回顧自己的臺球生涯,潘曉婷認為自己在臺球上是一名“天賦型”選手。但在天賦背后,有每天12個小時練球的努力,有獨自扛起外界壓力的強大內心,也有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在臺球上收獲成功之后,潘曉婷嘗試轉型,希望在其他領域也能留下自己的烙印。她說,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員只在自己的運動領域拿到頂尖的成績,而一名偉大的運動員需要幫助自己從事的運動“出圈”,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這項運動,喜歡這項運動。潘曉婷正在向著她心中偉大的運動員目標前進。在未來的日子里,她希望和臺球一起乘風破浪。
父親的一句話造就了潘曉婷的臺球之路
說起潘曉婷是如何走上臺球之路的,就不得不提她的父親潘健。熱愛運動的潘健對臺球尤為感興趣,曾經拿到過山東省臺球賽前三名,兗州市臺球賽冠軍,有著“潘一桿”的美譽。1997年的夏天,正在放暑假的潘曉婷在父親開的臺球廳第一次拿起了球桿,也許是天賦異稟,也許是耳濡目染,初拿球桿的潘曉婷連續(xù)命中,讓一旁的父親看到了自己女兒身上的臺球天賦。
潘曉婷和父母合影 (圖片來自潘曉婷微博)
半年后,國內首次舉辦女子九球全國賽,參賽年齡最小、練球時間最短、非專業(yè)教練帶隊的潘曉婷一舉奪得了全國冠軍。同年潘曉婷又參加了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女子九球公開賽,再一次獲得冠軍。練球半年連拿雙冠,一顆臺球新星脫穎而出。
對于潘曉婷來說,以15歲的年齡開啟“職業(yè)生涯”其實并不容易,“很多專業(yè)運動員都是從8、9歲開始練習臺球,我已經算是‘高齡出道’了”。潘曉婷的媽媽也不同意她打臺球,當時的潘曉婷已經練習多年繪畫,媽媽希望她在美術這條路上繼續(xù)堅持,而且在2000年之前,臺球并不被認為是一項體育運動,更像是人們茶余飯后的休閑活動。但潘曉婷的父親用一句話幫助潘曉婷堅定地選擇了臺球之路,“我父親說,首先我在臺球上面有天賦,其次要想在別的項目上拿全國冠軍幾乎不可能,既然現(xiàn)在已經拿到了全國冠軍,就證明在臺球這個項目中有希望達到更大成就。”
在拿到全國冠軍之后,潘曉婷的父親就開始按照一個全國冠軍的“標準”來要求她。父親告訴潘曉婷,拼冠軍容易保冠軍難,“你以后會是所有人的目標,一定要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但是對于一個15、16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在臺球桌旁練習12個小時無疑是一種“煎熬”,父親就用潘曉婷的偶像斯蒂芬·亨得利的故事激勵她,“我爸跟我說亨得利已經是世界冠軍了,他現(xiàn)在每天都要練12個小時,你要想和他看齊,就要比他更努力。” 這個故事一直激勵著潘曉婷,讓她在枯燥的練習中堅持了下來。
直到2007年潘曉婷見到了亨得利,她跟偶像說:“你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讓我堅持每天練習12個小時”,亨得利卻告訴她,“你每天練12個小時?天吶,我要是這么練習會瘋掉的。” 這時潘曉婷才知道,那個故事可能是爸爸道聽途說的,或許他就是故事的“源頭”,但無論如何,正是這個故事讓她堅持了下來。
從質疑聲中成長起來的“九球天后”
1997年開始練習臺球,1998年到2000年保持國內各項賽事不敗,2000年走上國際賽場,2002年拿到世界冠軍,2007年拿到世錦賽冠軍,仿佛在臺球這條路上,潘曉婷做到了“予取予求”。但潘曉婷說,天賦+勤奮是成功的基礎,但要想一直站在頂峰,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支撐自己。
“其實從我選擇這個項目就開始有人質疑,當時我爸承受了所有壓力,別人都說老潘不務正業(yè),自己打臺球還帶著女兒打臺球。直到我拿了全國冠軍、世界冠軍之后,大家就開始說,還是老潘有眼光,能帶著女兒去打臺球。”
父親堅定的信念也傳遞給了潘曉婷,2002年潘曉婷拿到了第一個世界冠軍,但也有“業(yè)內人士”發(fā)出了質疑聲,認為沒有拿到世錦賽冠軍就不算世界冠軍。面對質疑最好的回應就是證明自己,2007年潘曉婷拿到了世錦賽冠軍,也是中國第一個九球世錦賽冠軍。
在奪得世錦賽冠軍前后的2007、2008年,潘曉婷狀態(tài)出色,每年都能拿兩個世界冠軍,這也給了她更多信心。2009年,潘曉婷給自己定下了一年拿四個世界冠軍的目標,但沒想到在當年年末她只拿到了四個亞軍。“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外界的質疑聲加上自己的壓力能把一個人壓垮,大家都會覺得你2009年沒有成績,因為都關注的是冠軍,沒有人在意亞軍是誰,當時自己的壓力特別大。”
伴隨著2009年累積的壓力,潘曉婷迎來了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在廣州亞運會之前,潘曉婷婉拒了所有的采訪,低調出征,她說自己在廣州亞運會上把心態(tài)放到了最低的位置,沒有給自己定任何目標,最終拿到冠軍的那一刻,潘曉婷盡情地釋放了自己。“好在我頂住了那些壓力拿到了冠軍,如果廣州亞運會失敗的話,我很可能就選擇退役了。”
對于球迷給她的“九球天后”稱呼,潘曉婷笑著說自己剛知道這個名字的時候是有“壓力”的,壓力在于為什么叫自己“天后”,而不叫自己“九球公主”,但隨著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人熟識,潘曉婷也感到了驕傲和自豪,“因為這是大家對你的一個認可和肯定。”
潘曉婷(左三)出席《冠軍成長說》南京節(jié)目制作基地揭幕儀式
希望帶著臺球“出圈” 讓更多人愛上臺球
23年的臺球生涯,讓潘曉婷和臺球已經“難解難分”,她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接觸臺球,喜愛臺球:“臺球有很多優(yōu)點,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專注度,還可以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紳士風度和認真對待一件事情的儀式感。”
潘曉婷在臺球中收獲的經驗,也影響到了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她說在比賽中經常會出現(xiàn)比分焦灼的情況,她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對抗焦慮,“你在比賽中不能被情緒左右,同樣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也很容易碰到讓你心煩氣躁的事情,這個時候我的經驗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焦慮,接受自己有情緒,不和這個情緒對抗,因為你在和情緒對抗的過程中很可能會錯過一個挽回的機會,就像在比賽中你在落后的情況下,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臺球對我的人生道路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在臺球上收獲了成功之后,潘曉婷開始嘗試“跨界”,從客串電影、推出單曲,到錄制綜藝、嘗試電競、賽車、拍短視頻等等,潘曉婷認為,跨界讓她可以更好地推廣臺球。
“如果你只是在臺球這個圈子里不停拿冠軍,其實很難讓更多的人因為你而喜歡并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自己不斷的在別的領域曝光,把臺球帶出圈,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和喜愛。”
潘曉婷說,她從李寧身上學到了如何定義運動員,她認為運動員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自己的領域收獲運動成績上的成功;另一種是偉大的運動員,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從事的運動帶出圈。而潘曉婷正在向著偉大的運動員努力,把臺球帶出體育圈,讓更多的人去愛上臺球。
正是因為對臺球的愛,讓潘曉婷始終無法下決心退役告別臺球,她仍然希望臺球項目能早日進入奧運會,也希望自己有機會走上奧運會的賽場:“今年是我臺球職業(yè)生涯的第23年,如果臺球項目能在下一屆或者再下一屆進入奧運會,我覺得我依然有機會參加,因為臺球的魅力就是沒有年齡所限,選手的職業(yè)壽命很長。我覺得作為一項觀賞性十足的比賽項目,臺球進入奧運會還是可以期待的。”
潘曉婷希望能一直堅持做自己,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生活,追求自我價值的權利,就像她自己的臺球生涯,有過質疑有過壓力,但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
“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和臺球一起乘風破浪。”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