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要聞 >

宏碁的AMD驅動的SwiftEdge筆記本電腦溫和地提醒了英特爾稅

2022-10-24 17:26:42 編輯:太叔梵成 來源:
導讀 宏碁今天宣布的Swift Edge翻蓋層是所謂的英特爾稅的溫和提醒。PC提供更大的屏幕,具有更昂貴的顯示技術和像素,而不是類似規(guī)格的宏碁Swift...

宏碁今天宣布的Swift Edge翻蓋層是所謂的英特爾稅的溫和提醒。PC提供更大的屏幕,具有更昂貴的顯示技術和像素,而不是類似規(guī)格的宏碁Swift 5超輕,價格相同。這兩款筆記本電腦之間的另一個巨大區(qū)別是,新的Swift Edge選擇了AMD銳龍6000處理器,而Swift 5則使用英特爾第12代CPU。

宏碁本周五將在美國發(fā)布Swift Edge,配備Ryzen 7 6800U,具有8個內(nèi)核,4MB的L2緩存,16MB的L3緩存和2.7 GHz的時鐘速度,可以提升到4.7 GHz。

這與 Swift 5 在撰寫本文時以及我們在 7 月份對其進行審核時的 MSRP 相同。以這個價格,您將獲得一個英特爾酷睿i7-1260P,具有四個性能內(nèi)核(2.1-4.7 GHz),八個高效內(nèi)核(1.5-3.4 GHz)和18MB的L3緩存,以及與上述Swift Edge配置相同的RAM和存儲規(guī)格。

快速邊緣和 Swift 5 也有類似的端口選擇:兩個 USB-C 端口(盡管英特爾 PC 的端口具有 Thunderbolt 4 認證,工作速度高達 40Gbps,而不是 Swift Edge 端口的 20Gbps)、兩個 USB-A 端口(USB 3.2 Gen 1)、一個 HDMI 2.1 端口和一個 3.5 毫米插孔。

但是,當涉及到屏幕時,Swift Edge可能會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邊緣。它具有16英寸,3840×2400 OLED非觸摸顯示屏,而Swift 5上的14英寸,2560×1600 IPS觸摸屏。OLED 屏幕具有 100% 的 DCI-P3 色彩覆蓋率、高達 500 尼特的亮度和 VESA 顯示器 HDR 真黑 500 認證。在我們的宏碁 Swift 5 評測中,我們記錄了 541 尼特和 83.1% 的 DCI-P3 覆蓋率。

當然,筆記本電腦不僅僅是其規(guī)格表。我們必須仔細研究諸如構建質量(Swift Edge具有鎂合金底盤),音頻,網(wǎng)絡攝像頭和實際操作中的顯示器之類的東西。但是,早期查看這些規(guī)格表明,如果您對AMD CPU感興趣,則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升級,而不是英特爾CPU。

這是有充分理由的。我們的聯(lián)想 ThinkPad Z13 評測測試了同樣規(guī)格的銳龍 7 Pro 6850U(Swift Edge 最終也應該在美國提供這款 CPU,宏碁代表已向 Ars Technica 確認),并發(fā)現(xiàn)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包括與英特爾的第 12 代移動芯片相比,通常具有更強的電池壽命和集成的 Radeon 680M 顯卡。Swift Edge不一定像1,900美元,以業(yè)務為中心的ThinkPad那樣強大,但Ryzen 6000具有Acer利用的潛力。

就像經(jīng)常對PC征收所謂的英特爾稅一樣,通常也會對電池壽命征收OLED稅。宏碁聲稱,Swift Edge的54 Wh電池可以持續(xù)長達10.5小時的視頻播放,8小時的網(wǎng)頁瀏覽時間,以及7.5小時的MobileMark 2018基準測試。這些數(shù)字比較小的Swift 5聲稱的56 Wh電池(分別為14,14和7.5小時)更糟糕。

宏碁的 Swift Edge 是宏碁的輕薄翻蓋系列(包括 Swift 5 旗艦超輕型產(chǎn)品)以及 Swift X AMD 和 Swift X 英特爾(均包括專用顯卡)的新增功能。Swift Edge延續(xù)了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看到的趨勢,因為AMD芯片越來越多地進入不僅更多的筆記本電腦型號,而且進入更高端的設計。“Edge”這個綽號也可能幫助AMD撼動聲譽,許多消費者認為其芯片是英特爾的預算替代品。

迅捷邊緣將于本周五以上述規(guī)格的1,500美元的價格推出(SKU SFA16-41-R7SU)。它最終應該從Ryzen 5 6600U開始,并達到32GB的內(nèi)存,但宏碁代表告訴Ars,它可能不會在美國銷售這些配置。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薦

圖文推薦

點擊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