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面向專業(yè)的MacBook Pro在2016年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大更新,蘋果也一直在賣力地宣傳著新的Touch Bar給專業(yè)用戶們帶來的便利。然而事實是,業(yè)界對新的MacBook Pro似乎并不滿意。蘋果如今的電腦陣容,是不是真的遇上了定位模糊的尷尬呢?
北京時間10月28日凌晨發(fā)布的蘋果新款MacBook Pro注定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討論熱點。新增加的Touch Bar增加了用戶和設備的交互深度,擴展了筆記本電腦的操作多樣性。憑借一個能夠實時改變功能的觸屏取代功能鍵,蘋果再一次將決定權交給第三方開發(fā)者。我們已經(jīng)用慣了的那些軟件將會迎來怎樣的全新操作方式?這都有賴開發(fā)者們的想象力了。
不過外界也并非是一片叫好的聲音。盡管蘋果確實在非常努力地去迎合專業(yè)人士,它在主題演講中高調展示自己和Adobe公司就Photoshop的合作,讓微軟宣布旗下的辦公套件悉數(shù)支持Touch Bar,甚至還現(xiàn)場來了一把DJ打碟,但就是那些MacBook Pro要面向的對象們,他們還是覺得有些“不過癮”。
專業(yè)用戶們抱怨最多的,莫過于MacBook Pro在定位上的不夠堅決,尤其是和微軟那搶存在感一般的發(fā)布會相比時更是如此。微軟通過Surface Studio宣告自己將大踏步地進軍高端專業(yè)市場,而相比之下蘋果則似乎保守了許多。我們知道專業(yè)用戶對電腦的性能更新永遠都是有需求的,更便利的操作方式他們也始終歡迎。因此,蘋果那種似乎是在猶豫的態(tài)度,讓人們頗有微詞。
“我們是一家代表著建設者,生產者,創(chuàng)造者的公司。”微軟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說。人們聽著總是有些莫名的即視感,因為這句話本應該是從某個蘋果高管的口中說出來的才對。因此,業(yè)界近來一片驚呼:“蘋果已經(jīng)將稱王的秘寶拱手讓給了微軟。”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新的希望在高端市場
PC 市場持續(xù)下滑這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聞了。電腦市場已經(jīng)飽和,消費者們卻沒有多少換機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銷量不停在減少可以說是意料之中。有趣的是,蘋果和微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條路線 —— 走高端專業(yè)市場。
正如我們上文里所說的那樣,專業(yè)用戶對于設備的需求要比一般的消費者更大。無論是照片編輯還是視頻編輯,或是3D制作,電腦機能似乎永遠都不夠用。
作為長時間接觸電腦,并且需要依靠這些設備來進行繁重工作的一個群體,他們對操作手段的需求不僅僅只是鼠標和鍵盤而已。正因為如此,各大廠商都在探索更豐富的互動方式。為此,蘋果推出了Touch Bar,而微軟的回答則是一體機觸屏化概念,Surface Dial和Surface Studio的斜躺式支架。
盡管如今的PC在普通消費者群體中已經(jīng)日益被邊緣化,但在這個市場里維持存在感仍舊是必要的,更何況出路也并非沒有,那就是高端市場。有數(shù)據(jù)指出,2016年高端級別 PC 的出貨量有可能將達到11%,明年則將占到讓人驚訝的23%。
正因為如此,現(xiàn)在微軟已經(jīng)對外展現(xiàn)出了很大的決心。無論是Surface Studio還是Surface Book,它們都以價位極高和極度重視專業(yè)用戶作為最主要的定位。有趣的是那個一直給人“專業(yè)”的深刻印象的Pro系Mac,現(xiàn)在卻似乎遇到了定位模糊的尷尬。
兩頭不靠的MacBook Pro
對于專業(yè)工作的處理來說,Touch Bar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新特性,但這并不足夠。在關鍵的機能方面,最高配備Radeon Pro 455顯卡的新MacBook Pro似乎還差那么一些意思。為了追求能夠比肩Air系列的纖薄,蘋果無疑在硬件性能上有了一定的妥協(xié)。
更重要的是,新款MacBook Pro除Touch Bar之外,無論是Touch ID內置,開蓋即開機,取消USB-C以外的接口,這些和“專業(yè)”似乎都沒有非常大的的關系。“直面事實吧:蘋果的新MacBook Pro不是為“Pro”們準備的,至少不全是為他們準備的。”CNet的Sean Hollister寫道。
蘋果電腦對于專業(yè)人士們來說很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從事創(chuàng)意工作的人們。即使是Mac系列很久沒有大更,它和 Windows 相比顯得性能不足,價位過高的時候,藝術家、設計師、編輯們仍然堅定地站在蘋果一邊。
正因為如此,當看到今年新推出的MacBook Pro時,那些用戶們顯得有些迷茫。毫無疑問,MacBook Pro仍然會非常好用,它肯定會是我們處理創(chuàng)意工作最好的選擇之一。然而和微軟的大刀闊斧相比,蘋果朝著高端市場的這一步走得似乎太過保守。
蘋果的心思
蘋果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人們似乎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在高端市場里和微軟剛正面的它,然而蘋果或許另有打算。
無論是PC還是智能手機,它們在主要市場中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了需求量下降的難題。新興市場雖然是解決之道,但新興市場中消費者不高的購買力和廉價競爭者們的強勢卻是繞不開的障礙。在這樣的形勢下,不少大廠都已經(jīng)開始部署未來了。微軟提出的是人工智能和增強現(xiàn)實,而蘋果則是一如既往的務實,它給出的答案是簡單和日常。
從零售店的設計變化里我們就能看到蘋果的一些轉變,那就是社區(qū)化,營造一種融入感。庫克曾說,蘋果的目標就是要讓自己的產品(或者說生態(tài))融入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此,蘋果推出了許多看似叫好不叫座的產品,比如Apple Watch,Apple TV這些。前者關注我們的健康和生活日常,后者要改變我們看電視的方式。
說到Apple TV,蘋果在這次發(fā)布會中推出的TV應用其實非常強大,它通過Siri集成和內容聚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需要頻道和節(jié)目表,想看就看的體驗。再加上通過AirPods蘋果流露出的對“進入無線時代”的堅持,以及它對人工智能的重視。蘋果想要做什么,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了。
或許未來MacBook陣容將不再有詳細的類型劃分,因為蘋果似乎并不打算真的完全朝向高端市場走去,它要顧及的是更廣的大眾。MacBook Air的其中一個型號已經(jīng)消失,MacBook Pro變得越來越纖薄,變得更加大眾化。蘋果的“Pro”可能將不再“專業(yè)”,但它可能正指向一個和我們每個人都相關的目標。
艾巴索 iBasso DX200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
iBasso DX200的前一篇測評中,我們主要談了它的耳機輸出搭配不同耳機時相關表現(xiàn),對比的設備主要是飛傲的X7+AM3耳放模塊以及享聲的M1Pro,總體來說DX200的耳機輸出的表現(xiàn)是優(yōu)于飛傲X7+AM3的,不論是搭配高靈敏度動鐵耳塞、動圈小耳塞還是低阻的頭戴式耳機如K701、K812等。而風格上DX200的耳機輸出更為柔和,細致。按照以往我們測試這類DAP產品,也會分開做兩期測評,第二期測評主要講講它們的USB DAC模式以及數(shù)字輸出和線路輸出的品質。
相關硬件回顧:首先,簡單來看看xCORE200系列[XU208]的DSP芯片,從規(guī)格上看USB DAC模式下可以支持32bit/384kHz和DSD512的信號解碼,而在xCORE200系列的芯片中它們的運算能力比以往的XS1系列有很大提升,XMOS的xCORE芯片內置的DSP還可以對I2S的信號進行高精度的運算。
在模擬輸出方面,DX200的耳放模塊其實是一個模擬輸出模塊,元器件應該是使用了運放芯片,但是型號做了打磨。而線路輸出部分是從整個模擬設計中如何引出的?沒有看清楚。而飛傲X7的主機本身是已經(jīng)做了I/V轉換和LPF的模擬信號輸出,耳放模塊是又做了一級電壓放大并最后做電流放大輸出。
而在數(shù)字輸出部分,DX200使用了兩顆Accusilicon的超低相位失真的晶振芯片,不過在時鐘管理方面是用XMOS來實現(xiàn)的嗎?這個是很有可能的。
功能體驗補充:在這里我們對DX200的一些功能體驗進行補充。首先,在V2.1版本的固件中,官方漢化了數(shù)字濾波器的命名,其實反而有點看不懂了。同時,官方還優(yōu)化了操作過程中的動態(tài)效果,似乎這樣感覺比之前版本會反應快了一些,動態(tài)效果過渡更流暢。
DX200雖然支持5GHz頻段上的802.11ac和802.11n的WiFi網(wǎng)絡,但是自己的播放器本身或者說自家的app并沒有提供DLNA或者類似局域網(wǎng)內內容共享功能。無論是像飛傲一樣將這個功能融合到播放器內,還是像AK的MSQ一樣做融合[有的需要MSQ服務器客戶端],但似乎DX200應該提供這樣一個app.當然,大家是可以找到第三方app支持的。
客觀測試
客觀測試中,在上次測評中已經(jīng)為了對比耳機輸出放出了Lineout下DX200的表現(xiàn),客觀測試指標沒有什么問題,表現(xiàn)很好。而在今天這篇測試中,主要測試項目是DX200的S/PDIF同軸輸出測試,以及在USB DAC模式下DX200耳機輸出的結果。
從客觀測試成績來看在USB模式和播放器模式下成績和頻譜都沒有不同,不全部一一展示了。另外,DX200還提供了一個Mango的Linux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下機器操作系統(tǒng)本身的功耗會有所降低,保留了觸摸功能和播放器全部功能,但是觸摸后界面的動態(tài)過渡,以及滑動操作的動態(tài)效果基本就沒有了,顯示效果會比較生硬,但從使用來說并沒有太大差別。客觀指標測試同樣沒有什么差別。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試中,我們使用Airpulse的A200音箱的數(shù)字輸入和模擬輸入分別做相關功能的參考,同時使用享聲的A280III做數(shù)字功能輸入的參考。iBasso DX200對比的對象選擇了飛傲的X7.
Lineout表現(xiàn):飛傲的X7 Lineout可以提供2Vrms的輸出電壓,而DX200是可以提供最高3Vrms輸出的,不過我們還是都以標準的2Vrms作為參考[因為A200音箱是數(shù)字功放]。比較有趣的是,在Lineout下DX200搭配耳機時的溫和的聲音風格并不明顯了,它的聲音仍然相對比較松,但是高頻的精致程度和密度都要輸給飛傲X7,而飛傲的X7無論搭配A200還是S1000,都會顯得高頻的質量和通透感更好一些。而DX200反而高頻會略顯一些發(fā)澀。在中頻的厚度上,也是X7更好一些,DX200的聲音相比耳機下則要干癟了一點。整體動態(tài)反而都要稍弱于X7。不過這個級別播放器的線路輸出,在低頻的動態(tài)方面還是落后高品質聲卡和解碼器太多。但總體來說,DX200的Lineout表現(xiàn)聲音比搭配各種耳機時整體風格變得聲音動態(tài)有些不足,中高頻和高頻部分略顯很細微的生澀感,而X7的聲音反而立體而圓潤,解析力也更好一點。
S/PDIF數(shù)字信號表現(xiàn):我們?yōu)槭裁礇]有用樂之邦的MD30 Plus作為參考?因為我們在之前測評就發(fā)現(xiàn)似乎樂之邦的這套工作流程對外接輸入的S/PDIF信號的差別不那么敏感,它的時鐘管理似乎可以讓并不是特別高品質的信號變得更好。在飛傲X7、X5II和X5III測評對比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在MD30 Plus下兩者差別要比在其他平臺上小。
DX200的數(shù)字輸出聲音風格和飛傲X7,如果以S/PDIF信號帶來的聲音風格差別程度來說,兩者差別還是比較大的。DX200的聲音更為松弛,但是中低頻部分的動態(tài)不足,似乎有些松散的跡象,但是這也帶來了中頻和高頻部分聲音比較軟的風格。而飛傲X7的數(shù)字輸出風格則是比較中性的,中頻明顯緊湊而立體,動態(tài)要比較明顯的好于DX200,高頻聲音干凈直白,但是如果直接連接A200這樣音箱會略顯生硬。這種差別在享聲A280III上也可以驗證,但整體來說它們在聲音的細節(jié)上還都不夠好。但總體來說,X7在動態(tài)、解析力和聲音密度上都要好于DX200,DX200在中頻和高頻上比較松弛的風格是有優(yōu)勢的,雖然動態(tài)不足。但是在中低頻和低頻部分,最終聽感確實稍弱了一些[對于數(shù)字信號差別來說,就是比較明顯的差別]。
對于DX200和飛傲X7這樣的設備,在搭配具有數(shù)字信號輸入功能數(shù)字功放的A200或者漫步者S1000時,到底Lineout好還是S/Pdif輸入好呢?從動態(tài)和解析力來說,甚至中頻和低頻的厚度來說,無論DX200還是X7,都是S/PDIF的輸出搭配音箱時表現(xiàn)更好。而它們的Lineout在搭配音箱時聲音還是顯得單薄了一些。飛傲X7的數(shù)字輸出時搭配A200可能會覺得高頻稍微硬了一點。
而在USB模式和播放器模式的對比中,DX200的表現(xiàn)應該是沒有差別的。不過似乎存在很細微的USB模式下高頻更為細膩的痕跡[不確定,可能不存在這種差別]?
總結
從艾巴索iBasso DX200的體驗來看,它完全對得起它在硬件上復出的成本,更大的屏幕,更高性能的處理器,以及成熟的Android系統(tǒng)都帶來了比以往同類型隨身聽更好的觸控感受和流暢的界面控制。同時,ES9028PRO和XMOS以及相關設計,讓它在耳機輸出的表現(xiàn)上還是要比飛傲X7+AM3有比較明顯的音質優(yōu)勢,但從線路輸出的表現(xiàn)來看,可能更說明AM3這個耳放模塊設計還是不夠理想,X7的Lineout本質還是很不錯的。在數(shù)字信號輸出品質上,X7也要稍好于DX200,但基本處于同一水平,和更高水平的XMOS和樂之邦USB數(shù)字輸出都有差距。綜合iBasso DX200最主要耳機輸出音質表現(xiàn)和整體良好的體驗,Soomal給予DX200推薦評級。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