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產(chǎn)經(jīng) >

據(jù)說Zen 3在早期測試中獲得了巨大的IPC收益

2019-12-31 17:43:26 編輯: 來源:
導讀 正如AMD在HPC-AI咨詢委員會英國會議上所證實的,他們的下一代服務器架構,米蘭,正在接受他們最大的客戶的測試。米蘭和Ryzen 4000將共享相同的Zen 3架構和臺積電的7nm+ EUV工藝,

正如AMD在HPC-AI咨詢委員會英國會議上所證實的,他們的下一代服務器架構,米蘭,正在接受他們最大的客戶的測試。米蘭和Ryzen 4000將共享相同的Zen 3架構和臺積電的7nm+ EUV工藝,這意味著我們聽到的關于米蘭的大多數(shù)信息也適用于2020年的Ryzen。

根據(jù)Red Gaming Tech和Bits n" Chips的說法,AMD的許多客戶都測試過Zen 3,他們都說了同樣的話。新架構的重新設計的浮點單元使IPC在科學任務中增加了近50%,而整數(shù)任務增加了10-12%。兩者的結合使混合工作負載的IPC增加了約17%或更多。

Zen 3將提供性能收益,“與您對一個全新架構的期望完全一致”。

- AMD高管Forrest Norrod告訴華爾街

一些泄露的AMD幻燈片,經(jīng)業(yè)界人士證實并詳細闡述,解釋了這些IPC改進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不像從Zen+跳到Zen 2,它合并了兩個四核CCXs (core complex)到一個八核CCD (core complex die), Zen 3據(jù)報道有統(tǒng)一的八核CCD。這在理論上做了兩件事:從根本上減少了平均的內(nèi)核間通信延遲,并增加了每個內(nèi)核可用的L3緩存的數(shù)量。

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八核CCD是非常強大的。在我們的4ghz比較中,我們發(fā)現(xiàn)9900K中最匹配的線程有46.5 ns的通信延遲,而最不匹配的線程有52.6 ns的通信延遲。3700X有兩個CCXs,最好的結果是30.2 ns,最差的結果是84.6 ns。這意味著,在Cinebench等線程間通信最少的應用程序中,Zen 2可以擊敗Intel,但在游戲等通信頻繁的應用程序中,Intel具有優(yōu)勢。

據(jù)傳的Zen 3八核CCD設計顛覆了這一觀點,并可能奪走英特爾在游戲中的延遲優(yōu)勢。測試表明,Zen 3明顯地“顯著地增強了”整個芯片的延遲。我懷疑許多米蘭的服務器cpu是否已經(jīng)測試過游戲,但是當消費者Zen 3真正到來時,游戲中的IPC增長可能會比我們目前所聽到的更多。

重新設計CCD需要重新設計緩存。在Zen 2中,每個CCD都有32mb的L3緩存,但它被分成兩個獨立的16mb包,每個CCX一個。由于采用了統(tǒng)一的CCD設計,所有8個核心都可以高速運行32 MB的數(shù)據(jù)。AMD的幻燈片證實了這一點,但也表明每個CCD可能有超過32mb。根據(jù)Bits n " Chips,可能會有“至少”50%的增長,但我們必須看看這是否只適用于服務器版本的芯片。

業(yè)內(nèi)人士還暗示,L3高速緩存將使帶寬增加40%。AMD終于在L3帶寬上趕上了英特爾的Zen 2,所以超越他們也會讓英特爾處于下風。

除了IPC之外,Zen 3可能不會有太多其他的變化。出于一些好的理由,核心數(shù)量預計將保持不變;市場還沒有準備好,AM4不能支持更多,軟件還在努力追趕,等等。服務器芯片的時鐘速度已經(jīng)明顯提高了100兆赫到200兆赫,但是AMD已經(jīng)在Zen 2上積極地推進他們的時鐘,所以我們不會有太多期待。

臺積電正在升級AMD到7nm+ EUV節(jié)點,節(jié)點的變化提供了它的優(yōu)勢。雖然新芯片上的升壓時鐘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善,但基礎時鐘可能會。隨著EUV(極紫外光刻技術)的引入,產(chǎn)量應該給AMD在定價上更多的喘息空間。當然,這一切都是理論上的,因為AMD離決定價格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這也許將我們帶到了最重要的一點:Zen 3在技術上已經(jīng)完成,但是我們離發(fā)布還有6到12個月的時間。即使我們現(xiàn)在懷疑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到Ryzen 4000系列cpu發(fā)布時一切都將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精彩推薦

圖文推薦

點擊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