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綜合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拜登又下令降半旗,網友直言是美國政客們一場場無意義的表演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央視新聞3月24日消息,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科羅拉多州大規(guī)模槍擊事件發(fā)表講話,除了對死者表示哀悼以外,還下令美國全國降半旗,這已經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第三次在全國范圍內降旗致哀了。
星條旗升不起來了?
降半旗是一個國家對于重大事件表示哀悼的行為之一,許多國家都曾做出過同樣的舉動。但目前在美國,降半旗似乎正在逐步“常態(tài)化”。
2021年一月初,美國國會大廈遭遇了一場全球矚目的騷亂事件,大批抗議者沖入國會大廈內部打砸搶,最終導致兩名國會警察死亡。事件平息之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下令國會降半旗致哀,隨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特朗普下令全國降半旗向這兩名警察致哀,從此之后,美國的星條旗就開始頻繁被降。到目前為止,僅2021年美國就已經4次全國降半旗,持續(xù)時間已達14天。
2月22日,美國官方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總數突破50萬,次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下令全國降半旗5天向死者致哀;3月16日,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槍擊案,導致6名亞裔女性在內共8人死亡,全美多地都爆發(fā)了反對歧視亞裔的示威活動,拜登政府緊急下令全國降半旗3天以表哀悼;時間來到3月22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發(fā)生槍擊案,導致一名警察在內共10人死亡,拜登再度下令全美連同軍艦和哨所在內集體降半旗3天致哀。
降半旗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行為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對,但如此頻繁地用這種方法表示哀悼,不僅讓降半旗本身的嚴肅性受到影響,同時也讓人們質疑起拜登政府是否是在用這種方式“作秀”敷衍民眾的憤怒,更重要的是,除了降半旗以外,除了降半旗以外美國政府并沒有采取其他手段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來自民間的質疑
相比于之前,此次拜登下令全國降半旗致哀并沒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反而在社交平臺上引來了一片質疑之聲。有人直言拜登政府是在用這種方式作秀,以免被罵毫無作為,但其實他們只降了旗子,槍擊案該發(fā)生還是會發(fā)生。
還有人補充說,在美國槍擊案時有發(fā)生,在芝加哥每天都會發(fā)生謀殺或是槍擊案,這些死者的生命同樣是寶貴的,應該受到同等的待遇。因為死亡人數差異就區(qū)別對待對于其他受害者而言是不公平的,要降半旗就每一起案件都降。
對此,國內網友也十分不看好這種做法,有網友直言這就是美國政客們一場場無意義的表演,還有人表示,即便把美國國旗降到地面,死者也無法復生。
事實上,每一次發(fā)生此類事件之后,美國政府都會提出要加強槍支買賣管理。但案件熱度降低之后,民眾關注度就會隨之下降,而且美國民間仍有許多人對控槍持反對態(tài)度,因此對于美國的政客而言,推動槍支管理既沒有人關注,還會影響自己的支持率,所以幾乎不會有人去真正推進相關法案的施行。
據央視新聞3月24日消息,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科羅拉多州大規(guī)模槍擊事件發(fā)表講話,除了對死者表示哀悼以外,還下令美國全國降半旗,這已經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第三次在全國范圍內降旗致哀了。
星條旗升不起來了?
降半旗是一個國家對于重大事件表示哀悼的行為之一,許多國家都曾做出過同樣的舉動。但目前在美國,降半旗似乎正在逐步“常態(tài)化”。
2021年一月初,美國國會大廈遭遇了一場全球矚目的騷亂事件,大批抗議者沖入國會大廈內部打砸搶,最終導致兩名國會警察死亡。事件平息之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下令國會降半旗致哀,隨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特朗普下令全國降半旗向這兩名警察致哀,從此之后,美國的星條旗就開始頻繁被降。到目前為止,僅2021年美國就已經4次全國降半旗,持續(xù)時間已達14天。
2月22日,美國官方報告的新冠死亡病例總數突破50萬,次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下令全國降半旗5天向死者致哀;3月16日,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槍擊案,導致6名亞裔女性在內共8人死亡,全美多地都爆發(fā)了反對歧視亞裔的示威活動,拜登政府緊急下令全國降半旗3天以表哀悼;時間來到3月22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發(fā)生槍擊案,導致一名警察在內共10人死亡,拜登再度下令全美連同軍艦和哨所在內集體降半旗3天致哀。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