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隨著C端獲客成本攀升、場景重復、客戶粘性下降,C端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空間已逐漸飽和。同時,中國雖然同樣有數千萬B端中小企業(yè)需要科技服務,但缺乏像甲骨文、SAP、微軟這樣重量級企業(yè)端科技提供商。未來B端市場蘊藏巨大商機。美國東部時間7月16日,中國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向美國SEC提交IPO申請,計劃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PT”。在招股書中,品鈦對自己的描述是:“一家國內領先的獨立科技服務平臺,為商業(yè)機構和金融機構提供高效、智能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幫助機構客戶觸達并服務眾多的終端用戶。”
該領域的to B 技術服務商開始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
近年來,中國新金融領域涌現(xiàn)了一批上市公司,大都以 to C 服務為主,此次品鈦上市或許意味著,
中國新金融市場開始走向成熟,業(yè)務鏈條逐步細分,商業(yè)模式日益多元化。
這亦從側面反映出了
就在近期,螞蟻金服與京東金融相繼宣布了新一輪融資,它們的最新估值均大幅飆漲。
其中,螞蟻金服C輪融資總金額140億美元,投后估值超過1500億美金;京東金融B輪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后估值約1330億元人民幣。
有意思的是,這兩家公司去年以來先后確立了“不做金融”的定位,將重心全面轉向科技服務,并且不再局限于金融領域。
普華永道在最近發(fā)布的報告中提出了“T2B2C”的概念,并將之視為未來的主流商業(yè)模式,而無論品鈦還是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正是那個“T端”。
1
過去20年,是屬于中國互聯(lián)網的to C 時代。
我們所熟知的科技巨頭,從騰訊、阿里、百度,到京東、網易和新浪,再到小米、美團和滴滴,幾乎都是以C端服務為主的公司。
原因并不復雜。中國直到90年代才正式向市場經濟轉軌,計劃經濟時代的稀缺與閉塞并不遙遠,因此在過去很多年里,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
這就是說,C端人太多,普遍饑餓,不挑剔;B端相對弱,粗糙點沒關系,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
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自己成為B端,全力去占據C端市場,才是王道。
換句話說,遍地都是黃金,開采難度又小,當然是自個去淘金,而不是賣水、賣工具給淘金者。
可是,如果有一天,淘金者變得很多,黃金又越來越難開采,如何為淘金者服務,幫助他們提高開采效率,就會成為一門很重要的生意。
B端服務的興起,是社會經濟走向精細化、集約化的必然。
只有在C端升級倒逼B端升級的情況下,面向B端的服務市場才會迎來爆發(fā)。
翻譯過來就是,C端越來越難伺候,容易糊弄的C端越來越少,于是獲客成本高起、用戶黏性偏低,導致B端壓力山大,再這么糙下去要亡。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在增量有限的情況下,B端更多面臨的是存量博弈。
這里隱含了一個重要事實:
大水漫灌、紅利均沾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時候,誰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體驗更好,誰就更有勝算。
2
普華永道最近發(fā)布了一本題為《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對B端服務市場做了一次全面梳理。
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在C端的創(chuàng)新空間不斷縮小并隨之細化,商業(yè)模式已呈現(xiàn)出由C端創(chuàng)新逐漸向B端創(chuàng)新轉變的態(tài)勢。
白皮書指出,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yè)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張立鈞稱:“隨著C端獲客成本攀升、場景重復、客戶粘性下降,C端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空間已逐漸飽和。同時,與美國相比,中國雖然同樣有數千萬B端中小企業(yè)需要科技服務,但缺乏像甲骨文、SAP、微軟這樣重量級企業(yè)端科技提供商。未來B端市場蘊藏巨大商機。”
根據最新數據,對比中美傳統(tǒng)企業(yè)級服務公司,國內的用友、東軟、金蝶合計市值不到200億美元,與美國巨頭Oracle、SAP、Salesforce合計超過4000億美元市值差距巨大。
中美同樣擁有3000萬家需要信息化服務的中小企業(yè),但美國SaaS企業(yè)市值突破1700億美元,而中國只有約45億美金,體量懸殊。
在云服務領域,亞馬遜與微軟的企業(yè)業(yè)務利潤貢獻分別高達74%、70%;中國除了阿里和騰訊有部分云業(yè)務以外,沒有主流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主營業(yè)務是B端服務。
“T端”的概念,指的是科技企業(y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T2B2C”,也就是T端賦能B端、服務C端。
普華永道提出了
T2B2C將成為未來主流商業(yè)模式,以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百度等為代表的平臺生態(tài)體系已初具格局。
白皮書認為,
具體來說,T端具有整合C端資源的能力,能圍繞C端客戶特征識別有效場景及相匹配的產品與服務,T端向B端開放融合消費者洞察、自身技術能力及產品服務的平臺,由B端調用T端的技術、服務及渠道資源,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進而提升C端體驗及粘性。
以品鈦為例,據招股書介紹,它提供的解決方案類似于一個端到端的橋梁,一端連接商業(yè)機構,為其補強金融服務能力,打造并運營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以更好地服務終端用戶,幫助流量變現(xiàn);另一端連接金融機構,為其獲取、運營海量的互聯(lián)網用戶,助其快速實現(xiàn)智能化轉型。
到目前為止,品鈦服務了179家商業(yè)機構和81家金融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去哪兒、攜程、中國電信翼支付、唯品會、小米和民生證券等。
白皮書預計,中國科技企業(yè)在2025年市值將達到40萬億至50萬億元人民幣,T2B2C模式將成為科技行業(yè)服務B端的利器。
在普華永道看來,未來十年將迎來一個技術滲透全行業(yè)的深度發(fā)展期,科技滲透率最高的行業(yè)為TMT、金融、零售、醫(yī)療及交通運輸等。
3
在金融領域,T2B2C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
近年來金融科技概念興起,隨之誕生了專門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它們致力于向金融機構提供從獲客、運營到風控等方面的科技服務,這就是不折不扣的T2B2C。
其實,無論是螞蟻金服曾力推的“賦能”,還是騰訊金融一直強調的“連接”,都是希望突出它們作為T端的角色。
除了這兩大巨頭,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定位于中小金融機構的T端,眾安保險定位于普惠金融領域的T端,品鈦則定位于消費金融和智能投顧等市場的T端。
這些T端的迅速崛起,原因在于,這波互聯(lián)網金融浪潮席卷過后,金融科技作為金融行業(yè)新動能的地位得到確立,所有玩家都被教育到了。
2017年以來,科技巨頭與銀行巨頭紛紛聯(lián)姻,并深入推進戰(zhàn)略合作,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風向的變化。
當前金融行業(yè)的競爭焦點正在從以往的大中型企業(yè)轉向小微和個人,零售業(yè)務的表現(xiàn),逐漸成為決定金融機構興衰的關鍵。
其背后的邏輯是,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金融改革的推進,
傳統(tǒng)的金融服務方法和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新時代C端的需求。
與此同時,如果不能因時而變,金融機構就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這是因為金融消費同樣需要升級。諸如人們希望能不去網點就不去網點,希望手機端的流程可以更簡潔、高效,當需要借錢的時候馬上可以匹配合適的貸款產品,當打算理財的時候很快可以推薦符合個人偏好的組合。
由此需要更多優(yōu)秀的T端,去服務好B端,幫助B端更好地服務C端,最終C端更滿意、B端更掙錢、T端跟著獲益。
這就是金融領域T2B2C。
實事求是的說,中國的數千家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都是需要T端服務的B端。尤其中小金融機構,留給它們的時間并不多。
根據普華永道的評估,目前B端科技服務在金融行業(yè)滲透程度僅為5.5%,未來十年有望提升到8.2%。
看似很微小的增幅背后,意味著龐大的市場空間。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34.81萬億元,本外幣存款余額178.34萬億元。
一個百分點的提升,就是萬億級的市場。
如果說螞蟻金服的1500億美元估值代表了超級T端的高度,品鈦的上市則代表了專注細分賽道的T端的可能性。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