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Mass Studies創(chuàng)始人Minsuk Cho在今年的建筑雙年展上策劃了一場“政治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展覽,展示了兩個朝鮮人的政治雄心。韓國館舉辦了一個展覽,涉及近40個項目,旨在通過匯集和審視兩種文化的建筑來展示統(tǒng)一朝鮮的潛力。
Cho談到了他對今年雙年展策展人Rem Koolhaas的簡報的回應,他說:“訣竅在于實際上回頭工作以向前邁進。” Rem Koolhaas邀請國際參與者圍繞“吸收現代性”主題舉辦展覽。
喬說:“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在韓國的兩個地區(qū)同時看待,因為100年前并不相同,對嗎?因為它實際上是一個實體,所以這是殖民的開始。”該館的館長兼聯合策展人,以及建筑史學家和評論家白亨敏和安昌茂。
Cho原本打算讓朝鮮人參與該項目,但這充滿了麻煩。
喬說:“實際上,直到十二月,我一直致力于通過各種途徑發(fā)送情書來吸引他們,因為我無法直接與他們聯系。” “然后,由于某種原因我們必須找到正確的聯系方式,該過程有機地發(fā)展成為一個非常激烈的全球性外展研究項目。”
“這成為了關于朝鮮和朝鮮的史詩般規(guī)模的展覽,但不是朝鮮和朝鮮的歷史。我認為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城市場景中,我們有39個參賽作品,并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合作產生了很多東西。 ”
“沒有朝鮮人。但是他們是調解人,是讓我們體驗的窗戶。”
展覽的標題為“烏鴉的眼光:朝鮮半島”,其特色是來自國際貢獻者的項目圍繞四個主要研究領域展開。
Cho說:“每個人都像一只鳥,它們有自己的魚尾紋。” “通常情況下,這將是韓國人在外國館舉行的聚會,但這已成為另外一回事。這不僅與建筑有關:在其中的39個中,只有19個是建筑,城市主義者,建筑理論家和我們展示的人。其余的都是通過藝術和電影制作等不同學科。”
第一個領域,稱為“重建生活”,主要是基于攝影的,著眼于朝鮮戰(zhàn)爭后在平壤和漢城使用建筑以不同方式創(chuàng)造民族身份的方式。
紀念性考察了的建筑。策展人解釋說,雖然北韓建筑師被賦予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但建筑師并沒有因為其作品的作者而受到贊譽,而是被認為歸功于領導人。在韓國,人們贊揚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想法,但從事公共項目的建筑師卻受到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歡迎。
第三個區(qū)域以北/南邊界為中心-“世界上最徹底的,最化和最政治化的邊界”。展品中有一座山的地形圖,該山是朝鮮戰(zhàn)爭期間的一個關鍵戰(zhàn)場,展示了朝鮮在地下建造的隧道。
最后的區(qū)域稱為“烏托邦之旅”,其中包括來自北京公司高麗集團(Koryo Group)聯合創(chuàng)始人尼克·邦納(Nick Bonner)的精選圖像,該公司致力于朝鮮的旅游,電影和文化創(chuàng)作。其中包括連環(huán)畫《建筑師的一天》和一系列描繪旅游環(huán)境的圖像,稱為烏托邦委員會,這兩幅圖像都是專門為館子制作的,由匿名的朝鮮藝術家和建筑師創(chuàng)作。
喬說:“屋頂上有一系列由19世紀30年代Yi Sang創(chuàng)作的詩,這是一位年僅24歲的年輕建筑師輟學者–一位受達克派影響的受朝鮮民主主義者影響的韓國詩人,三年后去世,所以他從未經歷過分裂。” 展覽的名字來自其中一首詩。
韓國館是雙年展的賈爾迪尼遺址上的最新建筑之一。它的建筑師Seok Chul Kim最初建議使用該結構來接待朝鮮人,盡管這種情況尚未發(fā)生。喬說,如果按計劃進行,館將“產生新的現實”。
喬說:“這就是我認為這里的創(chuàng)造性學科文化所能做的,使我們能夠研究它,并提出以政治家無法想像的方式參與的方式。”
2014年建筑雙年展韓國館藝術品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